克服拖延

「拖延症」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它降低了我们的思考和行动能力,降低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感。关于拖延症的讨论可以写好几本书,因为这个话题太大了。它的背后,是关于自律、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话题的集合。

在我看来,我们多数人存在的拖延症并不是「因」,而是「果」。真正的「因」,在我们所面临的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遇到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但是问题很难,于是我们徘徊、焦虑、感觉到压力大,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取得有效的进展,我们就会陷入更加严重的焦虑,直到最后问题不了了之或者以很差的结果收尾。这个过程表现出来,就是拖延症的一种形式。

克服拖延症的第一步,就是去「面对问题」。找出让自己感到焦虑的根源(比如要参考一场考试、做一个报告、写论文、实现软件中的一个功能),然后直面它。多数情况下,根源容易确定,但是面对它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在逃避,也许是通过做其他简单的事情来获取短暂的快乐,但是回过头来,问题并没有消失。

然后我们要努力「进入问题」。这是最难的一步,因为在这个阶段,要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里我们除了要发挥个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也可能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所以还需要主动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个阶段,也是我们提高综合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和机会。我们往往在这里开始了拖延,不仅仅是因为问题难,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思考。为什么不愿思考?因为缺乏训练、缺乏意识、缺乏对求解问题的渴望——「进步」的必要条件,就是通过解决困难的问题磨炼自己的思维和意志。关于如何分析问题,科学的方式是:首先弄清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即最后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思考要达到这个结果需要哪些条件,有哪些可行的路径,并把它们划分成更小的问题;对于更小的问题,重复上面的过程。

最后就是「行动」。这个阶段,需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努力。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当前的状态,感知和评估解决问题的进度,并根据反馈回到分析问题的阶段,然后调整行动路线、甚至目标。

最后,再总结一下上面所提到的方法:

1. 寻找焦虑的根源,直面问题
2. 分析问题
    2.1 明确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2.2 思考要实现这样的结果需要哪些中间条件
    2.3 把中间条件拆分成更小的问题,组成可行的路径
    2.4 对更小的问题的分析,回到步骤2
3. 拟定计划,开始行动
    3.1 在行动的过程中,获取反馈,并根据反馈评估当前的状态
    3.2 对新出现的问题,回到步骤2,然后调整行动路线

不经过以上的过程,不太可能有效地解决一个问题,更不用说克服拖延了。另外就是,秘诀在于立即行动

-----EOF-----

Categories: 哲思 Tags: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