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黎明渐现

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COVID-19肆虐全球,防疫成为常态;经济动荡,新的科技革命还于摇篮中成长;中美关系紧张,贸易战持续升级……外部的环境依旧汹涌多变,而我自己则逐渐在变化的环境中寻得一种宁静与平和,拥有了与压力和焦虑和谐共处的能力。这一年对我而言是在寻求自我之路上黎明渐现的一年,一种符合自己心性的内在秩序逐渐成形,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应运而生。

工作

这一年的工作主要分为三块:数据建设、广告系统、端智能。自己对数据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算法方面开始逐步深入积累,论文阅读也开始有目的性地跟进,有了自己的涉猎和体会。

数据建设。一方面是对埋点的重构,我们设计了针对算法的埋点规范,并重构了业务场景下的所有重要埋点,这让我们更好地追踪与监控场景的流量效率水平与算法的效果。埋点是数据和算法的基建,不做好场景埋点的梳理、埋点规范的严格执行,就无法实现科学的采集数据,更遑论发挥数据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联合数据中台的同事,接入了独立实时通道,将数据上报的实时性大幅提高,使得从行为采集、上报、最终到达服务端的端到端延时降到了秒级,这让几乎所有场景的算法效果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数据实时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赋予了算法更快的感知与更智能的决策的潜力,使得一些基础应用(如曝光过滤)得以更好地实现,高阶应用(如端智能)的开发也具备了可能。

广告系统。数据建设告一段落后,我投入了搜索广告系统的研发。这是一项我未曾涉猎过的内容,好在它与推荐系统有很大的相似性,经过三个月的开发,我们最终顺利地将系统上线。广告系统与推荐系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广告有商业化目标,我们在进行算法优化时必须要兼顾广告主的ROI(投入产出比)和用户体验,而这个目标最终可以落到一项算法任务上:广告点击率预估(CTR Prediction),其本质是在用户与海量内容之间做匹配,推荐系统中做点击率预估的各种技术都可以在这里派上用场。当然,广告系统中的算法任务远不止点击率预估,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问题,如面向广告主的预算控制、面向用户的频次控制、广告与其他内容混排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精细的建模来达到提高收入的目标。广告系统的冷启动和样本积累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在广告系统上线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的算法主要是基于搜索的样本构建,加上用户行为的稀疏,算法上的优化空间有限,因此工作的重心在迁移学习或小样本学习上(transfer learning / few-shot learning),不过这部分我没有参与,因为很快我就投入到了端智能的项目上。

端智能。埋点重构完成后,APP具备了引入端智能应用的能力,客户端的同学顺势发起了端智能项目,希望将端计算能力落到业务场景中,给业务和算法更大的发挥空间。很幸运地,leader将这个项目交给了我。由于研究生期间做过视频理解相关的任务,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端智能就是在端上部署算法模型(当然,这没错,但是不够全面),比如涉及到图像和视频理解的应用,如果采用将图像和视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端进行推理再返回结果的方式,可能存在较大的延时,从而需要把模型直接部署在端上。而我在工作中参与的端智能项目,应用对象是电商APP,不涉及到用户与APP之间有图像类数据的交互,于是对于“为什么要引入端智能”这个问题,我困惑了许久。好在通过实践与思考,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对于电商类APP,端智能的应用形态主要在于“交互式导购”,即根据用户的历史和实时行为决定要不要出现、什么时候出现导购干预。它的出发点主要在于,“大水漫灌”的营销方式(如广告弹窗、消息推送等)往往会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而如果能够智能化一些,对于那些可能会反感的用户采用更温和、更合时宜的交互方式,则能给用户带来更人性化的体验,同时达到优化产品效果的目的。这不是“大数据杀熟“,而是更智能的交互方式,因为出发点不是从用户那里攫取更多,而是尽可能不干扰用户,用户体验上去了,产品的”优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真正要实现还是需要做不少工作,比如产品形态的定义、特定场景下用户行为的采集、用户行为的实时感知与决策、客户端与服务端如何协同,等等。我们一一解决了上述问题,并进入算法迭代与效果实验阶段,相信不加时日能收获令人满意的结果。

算法工程师应有的生产方式。在数据驱动的互联网生产模式中,许多算法工程师认为自己只要埋头优化算法模型即可,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很多时候算法迭代的基础是数据/特征开发,仅通过更换算法模型带来的效果提升非常有限,而且很快就会到达瓶颈,而基于对业务场景和用户行为特性的理解所导出的对数据挖掘方向的洞察,则有助于算法能够捕捉到用户行为中新的模式,具有鲜明的领域特点。如果你喂给算法的特征中根本不包含各种丰富的用户行为,那么再聪明的算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认为一名算法工程师应有的生产方式应该是这样的:一、梳理并理解业务场景的特点,包括产品形态、用户交互方式、业务目标等;二、结合业务场景和埋点,分析用户行为差异性,着力于发现有显著区分度的用户行为,必要时定义新的行为埋点,落到流量日志中便于分析;三、基于对用户行为差异性的分析,定义针对该差异性的特征计算方式,产出特征,特征常常包含离线和实时两套;四、为算法模型更换特征宽表,或者针对新加入的特征设计相应的模型结构;五、模型训练、评估与部署,以及线上实验等后续环节。我希望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多地去践行这套方法论,寻得一种合理、可持续的算法工程师的工作方式。

生活

这一年我的生活逐渐迈入平静而有规律的节奏,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不再刻意寻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让一切自然发生,干劲满满的时候,我就埋头工作;兴致昂扬的时候,我多多体验生活的美妙。是的,生活高于一切。回顾这一年的生活,简单而不乏味,还是从外显的特征——兴趣爱好着手吧:读书、乒乓、CSGO和动漫。

读书。这一年我已经忘了自己读过多少书了,我只是不断地涉猎,享受读书的过程和思想的碰撞,不再关心读书的数量。一个变化是,我越来越喜欢阅读非虚构类书籍,这类书籍着实带给我了我平静、安宁和喜悦。在这里,我只列出三本书,它们在我读过的书中拥有相当的分量,它们都和认知有关,都属于“非虚构类书籍”。一、《生活在裂隙》:我把这本书视为我的哲学启蒙,我在豆瓣的书评:对我而言,这本书是哲学启蒙。二、《认知觉醒》:非常真诚的一本书,作者本人即是一位“开悟者”,他的顿悟为他的生命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深刻与力量,于是作者不吝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分享给世人,我相信这本书的生命力正如作者所言,会持久焕发光彩。三、《当下的力量》:带给我震撼与强大影响力的一本书。起初觉得这本书逻辑有些混乱,而在之后的阅读中我渐渐接受了这种行文方式,并且越读越快。它的文字是一种类似口语化的表达,就像某个智者想要真切地把他的体悟表达并教授给听众读者,这让我想到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用心读完之后你会发现,整本书的核心其实无比清晰,因为始终都在以不同的角度反反复复讲述一个东西。

乒乓。今年乒乓虽打得不多,但是并没有因此退步,依旧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即便长时间中断练习后再拿起球拍时会有些生疏,但很快就能找回球感,并逐渐进入状态。对于乒乓球的理解和行动,我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不再因为怕丢球而避免在自己的弱项上发挥,比如直拍横打技术,以前常因为心里担心失误而不敢使用,导致在这项技术上自己一直没有进步,而现在只要球台上的形势适宜我就敢于使用,这让我又收获了新的球路。说到底在于内心的突破,我开始将乒乓球这项运动作为体验生命的一种享受,而不是获得优越感的工具。

CSGO。今年我保持了定期的练习,不知不觉水平打上了AK段位,并且和双AK、菊花这种水平的玩家能“打起来”而不觉差距甚远,这是之前的自己没有想到的结果——以前为了升段总是盲目地打比赛,好胜心强的自己输了比赛后不是认真反思与总结,而是带着错误的心态立即开一场新的比赛,然而这并没有帮助我从质上提高水平。读书所赋予我的全新认知,让我对CSGO这类电子竞技运动也有了新的感悟,如同在对待乒乓球上的态度变化,我不再刻意在乎段位和胜负,而是专注于比赛本身,尽可能做好细节与团队合作、比赛遭遇逆境时给自己与队友鼓励打气、遇到作弊者也泰然处之、胜不骄败不馁,努力保持心态的平和。这些改变让我在游戏中收获了愉悦与幸福的体验,我想我领悟到了《头号玩家》里的这句话:”Play is just for play, not for win”。

动漫。今年没怎么追新的动漫了,看过的印象比较深的就推荐一部番剧和一部电影吧。一、《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这部作品太可爱啦,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被塑造得鲜明生动,人物的心理描写做到了极致,心理与动作渲染夸张而又充满乐趣,一定会让你笑口常开,是日常番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五星推荐!二、《心灵奇旅》:这是一部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去观看的作品,它是一部动画电影,通过创作精致的动画和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经历,诠释了生命的真谛。如果每个人都能借由这部电影反观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并有所实践,我想它给人们带来的启发和收获一定会是刻骨铭心的。往后我会更多地涉猎那些经历时间考验的经典和口碑俱佳的新作,并力求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动漫真是一个丰富多彩又充满惊喜与奇迹的领域!

社交与亲密关系。不同于曾经的我,生活过得忙忙碌碌,很少想过去认真对待一份关系,与父母每周一次的例行通话也常常是匆匆忙忙,我开始更多地在乎当下的感受,开始逐渐地敞开心扉,去体验与享受每一份联接,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老友还是新友,并保持充分真诚和包容的态度去创造与迎接亲密关系。我不再将与爸妈的例行通话当作一种任务,而是将它们视为宝贵的生命联系,去感受亲情的温暖和牵挂,因此我常常一周给爸妈打好几次电话,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大事无一不谈,我发现亲情有了更多的意义、更深刻的体验。

认知

今年是我的认知发生质变的一年。回看2019年的年终总结,这种变化早已埋下了种子,环境的因素加上自己的信念与行动让我收获了这种认知上的进化。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当下”——焦虑和压力虽然依然存在,但它们不再能够轻易干扰我的心绪,我能够更好地对待与处理它们;生活不再匆匆忙忙,慢下来的节奏给我带来了可喜的体验,我开始留意周遭世界的点点滴滴,并发现了更多的色彩,这让我体验到了当下的力量;独处不再容易让我感到无聊与烦闷,我可以安静喜悦地做一整天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乐在其中;我更加地爱自己,关心自己的感受、观照自己的情绪,这让我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也让我逐渐理解并具备了真正的爱的能力。我相信,这种体验一定还有更深的层次。

结语

在这一年的生活与工作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内在的“锚点”,我想这与自己的积累、环境的回馈,以及自身的信念联系紧密。我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认知层次还有更大更广的提升空间,但是我不再焦虑,不再关心别人的言论,不再被外在的纷纷扰扰和情绪场所控制。我只关注当下,只安心走自己的路,独立探索自己生命的意义。

当 瓦解自我

破镜内是谁

当 看穿银河

谁在仰望故居

当 色相粉碎

全部故事告吹

当 思想 已熟睡

让爱光临在当下里

新年快乐!愿新的一年,平安喜乐,宁静致远。

-----EOF-----

Categories: 随笔 Tags: 生活 工作 年终总结